区别:选材不一样;抒情不一样,婉约词常表达闺中怨妇之情,豪放词常表现豪迈、报国之情;表现手法不一样,婉约词表现手法含蓄委婉,豪放派表现手法大气磅礴。
婉约派
**宋词流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
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豪放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主要是风格的不同: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拓展资料:
婉约派为**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
豪放派,是形成于**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一、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三、表现手法:“回环吞吐”与“冲口而出”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
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1、题材不同,豪放词一般是写一些军情国事为主,所以它整体的气势是比较恢宏的,意境也比较宏大,而婉约词多是写儿女情长,男欢女爱的,有一些离别或者伤感之类的感情。
2、表达方式不同,豪放词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整个的诗句比较爽朗豪放。
婉约词在表达方面则比较含蓄婉约。
3、意境不同,豪放词是不拘音律的,它的内容是比较充实的,给人的感觉大气磅礴,而且创作的视野方面也比较广阔。婉约词在结构方面比较缜密,比较注重音律的和谐,语言的圆润,体现了婉约之美。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一、内容涵盖方面
婉约派重在抒发男女之间的情爱、朋友恋人间的离情别绪、对景物的感怀及留恋。比如秦观的《鹊桥仙》、李煜的《蝶恋花》等等。
豪放派就不局限于花前月下了,其侧重军旅、战乱、**等家国情怀,内容涵盖度比婉约派更为广泛。
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满江红》等等。
二、写作形式方面
婉约派重视音律,恪守规矩,本来内容范围就比较狭窄,只能刻意去使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来掩盖其内容的单调。换句话说,就跟一个漂亮的人,不去发掘内在,只是一味地去雕琢其外表一样。
豪放派则没那么讲规矩了,其表现在不被音律所桎梏,追求内在思想和音律的统一,甚至可以打破原有规矩套路,吸收前人精华,另出风格,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苏轼。
三、艺术表现方面
婉约派通过细腻婉约的描写,百转千回,用的都是华丽的语言,读起来优美,有缠绵悱恻之感,重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比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豪放派则不局限于这一点了,用词风格多变,时而婉约含蓄,时而豪气干云,不但融情于景,更有夹叙夹议,以一种脱豪迈的艺术境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岳飞《满江红》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四、思想境界方面
婉约派写来写去还是停留在个人情感的抒发,说白了,就是停留在“小我”的阶段,所表现的思想境界有限。
而豪放派则不一样,豪放派从“小我”的境界上升到“大我”的境界,把家国情怀寓于其中,可以说豪放派的思想境界比婉约派高了一个段位。
豪放词特点
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